《归家》作者: 唐 杜牧
第一部分:《归家》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杜牧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然而,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人生的深邃思考。杜牧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深受后世推崇。
第二部分:诗词原文
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归家》是杜牧在仕途不顺、生活漂泊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首抒情小诗。当时,杜牧可能因各种原因长时间离家在外,心中充满了对家庭的思念和对岁月的感慨。在一个归家的时刻,他看到了稚子牵着衣服问“我”为何归来如此之迟,心中不禁涌起了复杂的情感。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归家》,以表达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慨。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小儿牵着衣服问“我”为何归来如此之迟,我和谁在争夺岁月,最终却只留下双鬓边上的银发。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归家》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抒情小诗。诗的前两句“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通过稚子牵衣询问的细节,展现了孩子对亲人归家的期盼与不解,同时也透露出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深厚。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与诗人长期在外的漂泊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之情。
后两句“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则是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慨。这里的“争岁月”暗示了生活的奔波与时间的流逝,“鬓边丝”则形象地描绘了因操劳而生的白发。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多年在外奔波、忽略家庭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家庭的温馨,又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归家》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现代意义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解读杜牧对家庭、亲情、岁月和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从家庭和亲情的角度来看,《归家》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亲情的珍视。在诗中,稚子牵衣问归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孩子对亲人归家的期盼与不解,同时也透露出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深厚。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与诗人长期在外的漂泊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之情。杜牧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家庭是人生的港湾,亲情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应该时刻铭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
其次,从岁月和人生的角度来看,《归家》也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诗中,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多年在外奔波、忽略家庭的深刻反思。他意识到岁月无情、人生易老,自己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逐渐老去,而错过了与家人的团聚时光。这种对岁月的无奈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因为一旦流逝就无法挽回。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此外,《归家》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启示。它启示我们要关注家庭、珍视亲情、珍惜时间、追求人生意义。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因为工作、学业等原因而忽略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而《归家》则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家庭、珍视亲情因为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追求人生意义因为时间是无价的而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创造。
最后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归家》也展现了杜牧高超的诗歌技艺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能力。他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感人。例如“稚子牵衣问”与“归来何太迟”的对比不仅突出了孩子的期盼与不解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之情;而“鬓边丝”的象征则形象地描绘了因操劳而生的白发寓意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艰辛。
综上所述,《归家》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抒情小诗。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杜牧对家庭、亲情、岁月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启示和哲理思考。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启示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之一也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