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洞房深》作者: 唐 杜牧
第一部分:《八六子·洞房深》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出身名门,才华横溢,诗文皆佳,尤其擅长绝句和律诗。然而,在晚唐官场的复杂环境中,杜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仕途坎坷,一生不得志。尽管如此,他的文学成就却极为显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八六子·洞房深》是他唯一传世的词作,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杜牧在文学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第二部分:诗词原文
八六子·洞房深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八六子·洞房深》创作于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文人士大夫的境遇普遍不佳。杜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虽然有着高远的志向和抱负,但在官场上却屡遭挫折,未能得到重用。在这种背景下,杜牧以宫怨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八六子·洞房深》。通过描写宫女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她们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过程,杜牧寄托了自己对官场失意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深邃的洞房,画屏上的灯光映照出凝重的山色。夜雨冷冷地滴落在芭蕉叶上,惊断了红窗内的美梦,龙形香炉的香烟细细地飘散在绣花缎被上。宫女已失宠多时,久居长信宫中,凤帐萧条,椒殿闲置。帝王车驾经过的路上长满了苔藓。绣帘低垂,更漏声缓慢地传入宫禁。宫女的容颜如同木槿花般憔悴,羞于梳理乌黑的发髻,独坐呆望满面愁情。她伤感地注视着皇帝乘坐的车渐渐远去,不知何时才能盼到帝王的仪仗重临再降恩宠。正在悲苦地心驰神往之际,梧桐树的阴影又一次在窗上移动。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八六子·洞房深》是杜牧的一首宫怨词,全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宫女的孤独和寂寞。词的上片着力刻画环境的孤寂和冷清,通过“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等词句,营造出一种典雅凝重的氛围。同时,“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等句,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宫女内心的凄凉和无奈。
下片则情与景交错而行,写出了宫女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过程。通过“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等词句,点明了宫女的失宠身份和冷清处境。而“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等句,则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宫女的孤独和寂寞。最后,“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等句,直接表达了宫女内心的惆怅和期盼,以及她们对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词铺叙委婉,时而抒情,时而布景,井然有致。杜牧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将宫女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官场失意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八六子·洞房深》不仅是一首宫怨词,更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的作品。通过对宫女孤独和寂寞的描绘,杜牧巧妙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和无奈处境。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一旦失去男性的宠爱和庇护,她们就会陷入孤独和绝望的境地。这种社会现象在《八六子·洞房深》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同时,《八六子·洞房深》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和无奈。宫女们虽然身处深宫之中,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她们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寂寞。她们渴望得到皇帝的宠爱和庇护,但却又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无奈和悲哀在词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杜牧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将宫女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八六子·洞房深》还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杜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在官场上却屡遭挫折,未能得到重用。这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在词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杜牧通过宫女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官场失意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他借宫女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悲哀。这种自传性质使得词作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在艺术表现上,《八六子·洞房深》也展现了杜牧高超的艺术才华。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将宫女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他又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和细节描写来烘托氛围和表达情感。整首词铺叙委婉、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八六子·洞房深》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的作品。通过对宫女孤独和寂寞的描绘,杜牧巧妙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和无奈处境。同时,他又通过宫女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官场失意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词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