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夜饮》作者: 唐 杜牧
第一部分:《初冬夜饮》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杜牧出身于官僚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才华出众。他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风格俊爽明快,意境深远,内容多指陈时政,抒发个人情感。杜牧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这种经历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在晚唐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初冬夜饮》创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此时杜牧已年近四十,因刚正直言被宰相李德裕陷害,贬为黄州刺史,后又辗转睦州、池州等偏远地方为官。在一个初冬的夜晚,杜牧独自饮酒,感慨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无常,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他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才华的惆怅苦闷之情,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故地的深深怀念。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我像淮阳太守汲黯那样经常卧病,偶尔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初冬夜饮》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七言绝句。杜牧通过描绘自己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饮的情形,抒发了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才华的惆怅苦闷之情。全诗格调忧伤凄婉,深沉感人。
首句“淮阳多病偶求欢”,杜牧以淮阳太守汲黯自比,暗示自己因直言进谏而被排挤出京的遭遇。他体弱多病,无法再为朝廷效力,只能偶尔借酒浇愁,以寻求片刻的慰藉。这一句既点明了独酌的原因,也透露出诗人情思的抑郁。
次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诗人秉烛独饮,衣袖上结满了清霜,形象地描绘出他孤独寂寞的身影。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凄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第三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杜牧通过描绘台阶下积雪如梨花堆簇的景象,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凄凉融为一体。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初冬的寒冷与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期许。
尾句“明年谁此凭阑干”,则以问句的形式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故地的深深怀念。这一句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含蓄,意境深远开阔,展现了杜牧深沉的情感世界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初冬夜饮》不仅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七言绝句,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深刻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牧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首先,从诗中的“淮阳多病偶求欢”来看,杜牧以淮阳太守汲黯自比,不仅暗示了自己因直言进谏而被排挤出京的遭遇,也表达了他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感慨。杜牧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这种经历使他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自比汲黯,表达了自己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朝廷的失望和不满。
其次,从诗中的“客袖侵霜与烛盘”来看,杜牧描绘了自己客居异乡、孤独寂寞的形象。他身处寒冷的冬夜,衣袖上结满了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凄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杜牧一生漂泊不定,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方为官,这种经历使他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孤独寂寞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再次,从诗中的“砌下梨花一堆雪”来看,杜牧通过描绘台阶下积雪如梨花堆簇的景象,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凄凉融为一体。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初冬的寒冷与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期许。杜牧在描绘这一景象时,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开阔,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从诗中的“明年谁此凭阑干”来看,杜牧以问句的形式收束全诗,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故地的深深怀念。这一句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他也通过对故地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自己深沉的情感世界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此外,《初冬夜饮》还体现了杜牧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描绘。他通过描绘初冬寒夜中的孤独身影和雪花堆积的景象,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开阔,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初冬夜饮》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期许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杜牧深沉的情感世界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技艺。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牧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