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咏》作者: 唐 王维
第一部分:《不遇咏》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他生于701年(一说699年),卒于761年,祖籍山西祁县,后徙家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早年聪慧过人,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岁便宦游两京,以才艺知名。他一生历经多次官职变迁,最终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诗词原文
不遇咏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昨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不遇咏》是王维在被贬济州期间所作。王维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曾任太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这首诗反映了他在仕途坎坷、四处碰壁的情况下,对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通过这首诗,王维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的无奈,以及对未来仍然抱有的希望。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我向朝廷上书陈述政见,却得不到任何答复;退隐躬耕于南山,却因天时不顺,收成不好。朝廷盛大的集会我不能参加,权贵豪门的门前我也不愿去阿谀奉承。我远赴河朔之地与友人饮酒解愁,心中却时刻牵挂着在茂陵的家人是否平安。暂且寄情山水,登山临水以排遣忧思,不要去管那春风吹动杨柳的景致。如今世人多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深感不悦,你应当明白我的心情。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不遇咏》是王维的一首直抒胸臆的诗作,通过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维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保持高亢激昂的誓言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联“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直接点明了主题,用两个“不”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接着,颔联“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无法参与朝廷盛会,也不愿阿谀奉承权贵的处境。这两联通过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颈联“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描写了诗人在失意后的漂泊生活,以及对家人的深深牵挂。尾联“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则以寄情山水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失意中的坚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私自利的世人的批判。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不遇咏》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王维的诗歌风格和人生哲学。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来看,《不遇咏》以“不遇”为核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这种“不遇”既是对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慨,也是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深刻感受。王维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未来仍然抱有的希望。
其次,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来看,《不遇咏》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北阙、南山、百人会、五侯门等意象不仅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地位,也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而登山临水、春风动杨柳等景物描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逃避。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此外,《不遇咏》还反映了王维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王维在诗中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私自利的世人的批判。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而不是被外界的繁华和喧嚣所迷惑。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壮美来启示人们要放下心中的执念和束缚去追求一种更加自在和宁静的生活方式。这种人生哲学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也贯穿在他的人生实践中。
最后,《不遇咏》还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之一,《不遇咏》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综上所述,《不遇咏》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王维的诗歌风格和人生哲学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