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即事》作者: 唐 王维
第一部分:《山居即事》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被誉为“诗佛”。他原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的诗作以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被后世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不仅精通诗歌,还擅长绘画、音乐,多才多艺。晚年,王维隐居于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山居即事》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王维晚年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于是选择了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辋川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成为他心灵的慰藉。在这宁静的环境中,王维创作了大量描绘山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歌,《山居即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王维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满足,以及他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心境。
第四部分:诗歌翻译
我独自隐居山中,寂寞地掩上柴扉,面对苍茫的落日余晖。鹤群在松树上筑巢,而人迹罕至,来访者稀少。嫩绿的竹子上挂着新粉,红莲的花瓣落在旧衣上。渡头处升起了袅袅炊烟,人们纷纷采菱归来。
第五部分:诗歌赏析
《山居即事》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王维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满足。首联“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通过“寂寞”和“苍茫”两个词,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超然,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清幽宁静的基调。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居的清幽与宁静,鹤巢松树,人迹罕至,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凡尘的生活态度。
颈联“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是诗中的佳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生机与变化。绿竹和红莲的对比,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富有象征意义。绿竹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坚韧,红莲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慨。
尾联“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则将笔锋转向渡头船家,以人们采菱而归的热闹景象,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然而,这种孤独寂寞并非消极的,而是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体现。全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与超脱之情。
第六部分:诗歌深度解读
《山居即事》不仅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画卷。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描绘的是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惬意,但实际上,它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从生命的角度看,王维通过“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等句,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绿竹和红莲的对比,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富有象征意义。绿竹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坚韧,红莲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这种对比,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更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其次,从自然的角度看,王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他笔下的山居生活,没有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只有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不仅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心境,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再次,从社会的角度看,王维通过“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等句,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鹤巢松树,人迹罕至,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冷漠与疏离。这种疏离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更体现在人与社会之间。王维通过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这种疏离的厌倦与反抗,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从人生的角度看,王维通过《山居即事》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与坚持。他选择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和追求。在王维看来,人生并非只有仕途和名利,还有更多值得追求和珍惜的东西。山居生活虽然孤寂,但却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让人更加接近生命的本质和真谛。
此外,《山居即事》还体现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山居即事》中,王维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同时,他的诗歌还善于运用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山居即事》不仅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画卷。它通过对生命、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与超脱之情,以及对理想人生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