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三首》作者: 唐 李白
第一部分:《长相思三首》作者简介
《长相思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居剑南道绵州。李白才华横溢,诗风豪放飘逸,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长相思三首》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长相思三首》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创作的。当时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心中充满失落与郁闷,在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遂赋诗咏怀。这三首诗通过描写景色和人物内心的孤寂,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美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里的“美人”不仅指具体的人,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或抱负。
第四部分:诗歌翻译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长相思,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其二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其三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第五部分:诗歌赏析
《长相思三首》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同时也蕴含了诗人自身的情感寄托与政治抱负。
首先,这三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细腻真挚。李白通过描写秋夜景色和人物内心的孤寂,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如“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通过孤灯和明月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深夜不眠、思绪万千的情景,令人动容。
其次,李白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如“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同时,李白还巧妙地利用了音韵和节奏的变化,使得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此外,这三首诗在结构上也非常严谨。每首诗都以“长相思”开头和结尾,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效果。中间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第六部分:诗歌深度解读
《长相思三首》不仅是李白对男女相思之情的抒发,更蕴含了诗人深刻的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
首先,从“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一诗句来看,这里的“美人”并非实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或抱负。李白一生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现实却是处处碰壁,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感到失望和痛苦。因此,诗中的“美人”可以看作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从“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这两句诗来看,它们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李白一生漂泊不定,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两句诗正是对这种追求过程的生动写照。
再者,从整组诗的结构和意境来看,《长相思三首》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如“长相思,摧心肝”这一句,既是对相思之苦的强烈抒发,也是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无奈感慨。
此外,李白在诗歌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如“日色欲尽花含烟”这一句,通过描写日色将尽、花朵含烟的景象,隐喻了人生易老、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又如“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这一句,通过描写曲虽有意却无人相传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难以实现、才华无法施展的悲愤之情。
总的来说,《长相思三首》是李白诗歌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情感底蕴,也反映了唐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离别与思念的普遍感受。通过对这组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