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三首》读书笔记

《行路难三首》作者:李白

第一部分:《行路难三首》作者简介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世誉为“诗仙”。他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其诗作多以醉时写成,风格豪放不羁,意境奇伟瑰丽,充满了对自由、理想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行路难三首》正是李白诗歌中反映其人生理想与现实矛盾、展现其不屈不挠精神的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行路难三首》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行路难三首》写于天宝初年,当时李白因在长安不断遭到权贵排挤和谗言,心情极度苦闷。这组诗正是李白在这种政治失意、人生困顿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李白通过描绘自己面对美酒佳肴却无心下筷、欲渡黄河却冰塞川、欲登太行却雪满山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在追求政治理想道路上的艰难与迷茫。同时,他也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明君贤臣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第四部分:诗歌翻译

《行路难三首》翻译

其一
金樽中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其二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弹剑作歌奏出苦声,曳裾王门却不合我意。当年淮阴市井之人嘲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您没见燕昭王重用郭隗,拿着扫帚在人前扫地引路,以示尊重,并且对人才毫无猜忌之心。乐毅、剧辛等为之所用,这些人甘愿为之付出生命。现在燕昭王已死,今日无人仿效了。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还不如离开呢。

其三
有耳朵也别学许由洗耳于颍川,有口也别学伯夷叔齐采食首阳山的蕨菜。含藏智慧混同凡俗贵在没有求名之心,以孤高之名自许比同云月有什么用?我看从古来的贤士达人,成功后贪恋名位不肯退隐的都殒丧了自己的身命。伍子胥已经弃尸在吴江上了,屈原到底还是在湘水之滨投水自溺。陆机虽文才雄大又岂能自保,李斯息驾停步苦于太晚了。李斯想在故乡上蔡东门放鹰走犬,以享羽猎之乐,其本人就是鹰犬之人,更是不值一提了。您没见吴中的张翰,秋风一起就想起江东的家乡,于是命驾而归。还是及时行乐,人生何必求身后名呢?

第五部分:诗歌赏析

《行路难三首》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组诗以“行路难”为主题,深刻反映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的艰难与迷茫。诗中,李白通过描绘自己面对美酒佳肴却无心下筷、欲渡黄河却冰塞川、欲登太行却雪满山的情景,生动展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同时,他也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明君贤臣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艺术上,《行路难三首》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这组诗的情感表达深沉而激烈,李白通过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悲愤与苦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次,这组诗的思维跳跃而富有想象力,李白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情境的交织,构建了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艺术世界。最后,这组诗的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律感,李白的诗句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不失细腻婉转的韵味。

《行路难三首》不仅展现了李白个人的情感与经历,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与风貌。这组诗以“行路难”为象征,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与追求。这种对人生、对社会、对理想的深刻思考,使得《行路难三首》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第六部分:诗歌深度解读

《行路难三首》作为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组诗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来看,《行路难三首》是李白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诗中,李白通过描绘自己面对美酒佳肴却无心下筷、欲渡黄河却冰塞川、欲登太行却雪满山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在政治道路上遭遇的艰难与迷茫。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李白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困境的深刻体验。通过这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妥协。

其次,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行路难三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诗中,李白通过引用姜太公垂钓、伊尹梦日、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等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明君贤臣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

再次,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行路难三首》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与风貌。诗中,李白通过描绘自己在政治道路上遭遇的艰难与迷茫,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这种对现实的批判与揭露,不仅表现了李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状况。通过这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行路难三首》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与追求。诗中,李白通过描绘自己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坚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认为,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艰辛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坚守理想与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对人生、对理想、对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正是《行路难三首》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所在。

总之,《行路难三首》作为李白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通过这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批判与揭露,以及对人生理想的坚守与追求。这种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对理想的深刻思考,使得《行路难三首》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