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忧集行》作者: 唐 杜甫
第一部分:《百忧集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其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百忧集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能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尽管杜甫一贯持有高尚节操,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但在当时却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与中年时期所遭受的艰难困苦,深刻地展现了杜甫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无奈。
第四部分:诗歌翻译
回忆我十五岁时,心性还是孩子般纯真,健壮得像小黄牛一样跑来跑去。八月里庭前梨枣成熟,我一天能上树采摘千回。可如今忽然已经五十岁,只能坐卧,很少行走站立。勉强陪笑应付主人,心中却满是生活的忧愁。进门依旧四壁空空,老妻看见我的脸色也相同。痴儿不懂父子礼数,跑到厨房吵闹着要饭吃。
第五部分:诗歌赏析
《百忧集行》是杜甫晚年的一首代表作,全诗今昔对比,父子对比,深刻揭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造成的沉重灾难和破坏,抒写了诗人壮志难伸、蹉跎空老的愤懑,以及对朝廷昏庸无能、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无奈和痛惜。
首四句回忆少年时体格健壮、少不安分的少年生活,体现的是盛世的优裕和家境的殷实。诗人用“健如黄犊走复来”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年少时的活力和朝气,而“一日上树能千回”则夸张地表现了少年时的顽皮和无忧。
中四句则描写战乱频仍、年纪老迈、流离飘零、寄人篱下、穷困潦倒、家徒四壁的窘况。诗人用“即今倏忽已五十”感叹岁月的流逝,而“坐卧只多少行立”则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年老力衰的无奈。诗人勉强陪笑应付主人,心中却满是生活的忧愁,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后四句描写眼前景象,诗人进门依旧看到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饿难耐时对着东边的厨门大声啼哭,吵闹着要饭吃。诗人以反语说儿子顽劣不知父子之礼,实则表达了自己作为父亲的无奈和辛酸。
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与中年时期的艰难困苦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奈。
第六部分:诗歌深度解读
《百忧集行》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境遇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杜甫晚年的生活状况和他对时代的感慨。
首先,从个人境遇来看,杜甫晚年生活在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他不得不屈身幕府,依赖他人的施舍来维持生计。这种生活状态对于一个曾经有着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诗中“强将笑语供主人”一句深刻地表现了杜甫内心的无奈和屈辱。他一生不甘俯首低眉,但在晚年却不得不勉强自己迎合主人的意愿。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其次,从社会现实来看,杜甫晚年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杜甫作为一位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诗人,他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疾苦。诗中“即今倏忽已五十”一句不仅感叹岁月的流逝,更暗含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而“悲见生涯百忧集”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时代、对社会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此外,《百忧集行》还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与中年时期的艰难困苦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更深刻地揭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造成的沉重灾难和破坏。诗人回忆年少之时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的生活片段,与现实中年老力衰、家徒四壁的境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诗人个人的命运变迁,更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以痴儿饥饿难耐时对着东边的厨门大声啼哭、吵闹着要饭吃的场景作结。这一场景不仅表现了诗人家庭的贫困和艰难,更深刻地揭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造成的沉重灾难和破坏。诗人以反语说儿子顽劣不知父子之礼,实则表达了自己作为父亲的无奈和辛酸。这种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总之,《百忧集行》是一首反映个人境遇和社会现实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杜甫晚年的生活状况和他对时代的感慨。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对时代、对社会的深深忧虑和无奈。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的自传也是时代的缩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