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作者:杜甫
第一部分:《阁夜》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诗作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阁夜》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冬天,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的入侵和蜀中的军阀混战使唐王朝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杜甫身处偏远之地,感受到战乱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同时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和期待。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沉感慨的《阁夜》。
第四部分:诗歌翻译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霜雪初停的寒夜里,我独自在天涯漂泊。五更时分,军中鼓角声悲壮响起,三峡中星河倒映,随波荡漾。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而渔人、樵夫们在多处唱起了民歌。无论是贤明的诸葛亮,还是称霸一方的公孙述,最终都归于黄土。而我眼前的人事变迁、音书断绝,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五部分:诗歌赏析
《阁夜》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冬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乱现实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以岁暮和天涯开篇,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营造出一种凄凉寒怆的氛围。阴阳交替,催短日景,天涯霜雪,更显寒宵。这一联不仅写实景,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身世飘零的感慨。
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进一步描绘了冬夜的景象。五更时分,军中鼓角声悲壮响起,三峡中星河倒映,随波荡漾。这两句诗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既展现了冬夜的壮美景象,也寓含了诗人对战乱频仍、时局动荡的忧虑。
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则直接写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千家野哭,哭声遍野,这是战乱带来的直接后果;而渔人、樵夫们在多处唱起的民歌,则透露出一种生活的艰辛和对和平的渴望。
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以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的归宿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历史无情的深刻认识。无论是贤明还是称霸一方的人物,最终都归于黄土。而眼前的人事变迁、音书断绝,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一联既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辽阔,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杜甫通过对冬夜景象和战乱现实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厚情感和敏锐洞察力。
第六部分:诗歌深度解读
《阁夜》不仅是杜甫对冬夜景象和战乱现实的描绘之作,更是他内心情感与人生哲学的深刻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思想世界和情感历程。
首先,从情感层面来看,《阁夜》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他身处战乱之中,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对国家的前途感到忧虑和迷茫。同时,他也对自己的身世飘零、人生无常感到无奈和感慨。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凄凉寒怆,“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中的战乱现实等。
其次,从人生哲学层面来看,《阁夜》也反映了杜甫对人生无常、历史无情的深刻认识。他认为无论是贤明还是称霸一方的人物,最终都归于黄土,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而眼前的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也是人生的常态。这种对人生无常、历史无情的认识使杜甫在诗中表现出一种超脱和淡然的态度,如“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中的无奈接受。
再者,从艺术层面来看,《阁夜》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他运用简练而意蕴丰富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将冬夜景象和战乱现实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壮美的意境。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卧龙跃马终黄土”与“人事音书漫寂寥”的对比,“三峡星河影动摇”与“五更鼓角声悲壮”的象征等,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此外,《阁夜》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杜甫在诗中引用了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认识,也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他的这首诗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综上所述,《阁夜》是杜甫的一首深刻反映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思想世界和情感历程,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艺术灵感。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