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读书笔记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作者: 唐 杜甫

第一部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作约1400余首,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峡口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时所作。当时,杜甫在夔州别驾元持家中观看了公孙大娘弟子李十二娘表演的《剑器》舞,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童年时观看公孙大娘舞剑的盛况,感慨万分,遂写下此诗。公孙大娘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教坊舞伎,其剑器舞技艺超群,名动四方。杜甫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公孙大娘及其弟子的舞蹈技艺,也抒发了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和忧国忧民之情。

第四部分:诗歌翻译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在夔府别驾元持的宅第,我观看了临颍李十二娘表演的《剑器》舞,她那矫健多变的舞姿令我赞叹不已。我询问她的老师是谁,她回答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回想起开元三年,我还年幼时,曾在郾城观看公孙大娘表演的《剑器浑脱》舞,那流畅飘逸、节奏明朗的舞姿,在当时无人能及。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

从前有个美人公孙大娘,她一舞剑器便轰动四方。观看的人多得像山一样,都惊叹得变了脸色,天地也仿佛随着她的舞姿而起伏低昂。她的剑光璀灿夺目,如同后羿射落九日;她的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如水,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然而,公孙大娘和她的红唇珠袖都已逝去,幸好晚年还有弟子继承了她的才艺。如今,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重舞剑器,仍然神采飞扬。她和我谈论了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但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哀来,我心中惶惶。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第五部分:诗歌赏析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通过描写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的剑器舞,诗人不仅赞美了她们的舞蹈技艺,更借此抒发了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和忧国忧民之情。

诗的开头八句,诗人以回忆的方式,描绘了公孙大娘当年舞剑器的壮观场面,用“浏漓顿挫”、“独出冠时”等词语,赞美了她的舞蹈技艺超群。接着,诗人以“玉貌锦衣”形容公孙大娘的美丽与华贵,又以“况余白首”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通过对比公孙大娘当年的辉煌与自己如今的衰老,诗人不禁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随后,诗人以“波澜莫二”形容公孙大娘与李十二娘舞技的一脉相承,进而引出对李十二娘剑器舞的描写。诗人用“妙舞此曲神扬扬”等词语,赞美了李十二娘继承并发扬了公孙大娘的舞蹈技艺。然而,在赞美之余,诗人也不忘抒发对时事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他以“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等诗句,回忆了唐朝盛世的繁华与公孙大娘在其中的卓越地位;又以“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等诗句,抒发了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峡口草萧瑟”等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同时,他也以“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等诗句,表达了自己流落他乡、前途未卜的愁苦心境。全诗在一种乐极哀来的情绪中结束,留给读者无尽的感慨与思索。

第六部分:诗歌深度解读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不仅是一首赞美舞蹈技艺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他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来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通过描写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的剑器舞,赞美了她们的舞蹈技艺,更借此抒发了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和忧国忧民之情。这一主题不仅体现了杜甫对艺术美的追求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对时局动荡、社会衰败的忧虑和痛心。在杜甫看来,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的剑器舞不仅是艺术上的杰作,更是时代变迁、社会兴衰的见证。通过她们的舞蹈,诗人不仅回忆了唐朝盛世的繁华与辉煌,也看到了时局的动荡和社会的衰败。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舞蹈技艺的珍贵和独特,也深刻揭示了时代变迁对艺术和人性的影响。

其次,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使得全诗更加生动、感人。例如,诗人以“浏漓顿挫”、“独出冠时”等词语形容公孙大娘的舞蹈技艺超群;以“玉貌锦衣”形容她的美丽与华贵;以“波澜莫二”形容公孙大娘与李十二娘舞技的一脉相承。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得全诗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也使得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的舞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舞蹈技艺、时代变迁、个人命运等多个层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全诗意境深远、内涵丰富。

再次,从诗歌的思想内涵来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体现了杜甫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在诗中,杜甫通过对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舞蹈技艺的赞美,表达了对艺术美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他也通过对时局动荡、社会衰败的忧虑和痛心,反映了他对人性中恶的一面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此外,杜甫还通过对比古今、回忆往事等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变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