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别》作者: 唐 杜甫
第一部分:《垂老别》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一生历经盛唐至中唐的转变,其诗作广泛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不仅艺术成就极高,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垂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当时,唐军在邺城大败,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汉、老妇也被迫服役。杜甫目睹了这一惨状,深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悲戚场景的诗作。
第四部分:诗歌翻译
四郊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宁,我已垂老却得不到安宁。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的牙齿完好胃口不减,悲伤的是骨髓行将榨干。男儿既已披上戎装,那就义无反顾,长揖告别长官慷慨出发。老妻听到消息睡在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明知道这是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如今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第五部分:诗歌赏析
《垂老别》是杜甫“三吏三别”组诗中的一首,通过描绘一个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场景,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同时也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诗的开篇即点明了战乱的时代背景,“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即使是垂暮之年的老者也无法幸免。接下来,“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两句,直接表达了老者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无奈与决绝。他深知自己的子孙已经为国捐躯,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也必须挺身而出,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两句,描绘了老者毅然决然地投下手中的拐杖,走出家门,与同行者一同踏上征途。这里的“辛酸”不仅指同行者之间的离别之苦,更包含了老者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忧虑。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绘老者与老妻的离别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战乱时期人民的悲惨遭遇。老妻的悲啼、衣衫的单薄,都让人深切感受到战乱的残酷和无情。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杜甫通过描绘一个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场景,深刻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和牺牲。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六部分:诗歌深度解读
《垂老别》不仅是一首描绘战乱时期人民苦难与牺牲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的杰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当时唐朝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杜甫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和内容来看,《垂老别》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通过描绘一个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场景,反映了战乱时期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无尽的悲凉。这种描绘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关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反思战争的危害,珍惜和平的生活。
其次,从诗歌的艺术表现来看,《垂老别》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杜甫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将老翁的无奈与决绝、老妻的悲戚与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将老者的坚韧与战乱的残酷、老妻的凄凉与未来的无望等形象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他也通过深情的抒发和沉痛的笔触,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博大的胸怀。
此外,《垂老别》还体现了杜甫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在安史之乱期间,唐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杜甫作为一位有着深厚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诗人,他深刻认识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唤醒人们的良知和正义感,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最后,从诗歌的历史价值来看,《垂老别》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它记录了唐朝安史之乱期间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状况,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它也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风格和魅力,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综上所述,《垂老别》是一首深刻反映战乱时期人民苦难与牺牲、充满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的杰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杜甫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唐朝安史之乱期间的历史背景和杜甫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风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