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作者:杜甫
第一部分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其诗作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杜甫一生历经坎坷,其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三部分 诗歌翻译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仿佛都奔赴荆门而来,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从汉宫一去,便与北方的沙漠相连,最终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来识别昭君的容颜,而昭君只能在月夜魂归故里,环珮叮当之声空响。千年来,琵琶弹奏的始终是胡地的曲调,那曲中分明倾诉着昭君满腔的怨恨。
第四部分 写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当时杜甫已55岁,正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这组诗是杜甫在游历了庾信古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后,有感而发所作。其中,《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专门咏怀王昭君,通过描绘昭君村及昭君的一生,寄托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身世之感及爱国之情。
第五部分 诗歌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以王昭君为题材,通过描绘昭君村及昭君的一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和对现实的深沉忧虑。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以宏大的自然景象开篇,不仅点明了昭君村的地理位置,更以“赴”字生动描绘了群山万壑的气势,烘托出昭君的非凡出身。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则直接叙述了昭君远嫁匈奴、客死他乡的悲惨命运,以“连”字写出塞之景,以“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进一步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即君王的昏庸和画师的嫉妒。诗人以“画图省识”讽刺汉元帝的昏庸无能,以“环珮空归”表达昭君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回归的无奈。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则将昭君的怨恨之情推向高潮,借千载流传的琵琶曲,点明全诗主题。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工整,语言上精炼含蓄,情感上深沉悲壮。杜甫通过对昭君悲剧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更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慨。
第六部分 诗歌深度解读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杜甫咏史怀古诗中的佳作,通过对王昭君悲剧一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和对现实的深沉忧虑,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杜甫在诗中通过对昭君悲剧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更借昭君之口抒发了自己身世之感及爱国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女性价值的肯定。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昭君作为一位勇敢、智慧、美丽的女性形象,她的命运无疑引发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
其次,从哲学角度来看,《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慨。昭君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因君王的昏庸和画师的嫉妒而被迫远嫁匈奴,最终在异乡孤独地度过余生。杜甫在诗中通过对昭君悲剧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更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认识。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现实却往往与理想背道而驰。在昭君的故事中,杜甫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无数像自己一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人们。
此外,《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还蕴含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在昭君的故事中,杜甫看到了历史的重复和现实的残酷。他通过对昭君悲剧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感慨,更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深沉忧虑。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杜甫希望人们能够从昭君的故事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追求进步、创造美好的未来。
最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杜甫运用精炼含蓄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将昭君的悲剧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群山万壑赴荆门”与“独留青冢向黄昏”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昭君的孤独和无奈;而“画图省识春风面”则通过象征手法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综上所述,《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佳作,更是一首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深远影响的诗歌。通过对昭君悲剧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它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风采和深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