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
第一部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豪”。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刘禹锡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佳作,也有清新婉丽的诗篇,其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三部分:诗歌翻译
我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第四部分:写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所作。当时,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同样被贬后返回洛阳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表达了对刘禹锡遭遇的同情与不平。刘禹锡感念白居易的深情厚谊,遂作诗答谢,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刘禹锡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豁达态度的展现。
第五部分:诗歌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以沉痛的笔调回顾了诗人被贬谪的凄凉岁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愤懑不平。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则通过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却又能从自然景物的变化中看到新生的希望,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则点明了酬答的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诗人自我勉励的表现。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跌宕起伏,既有对过去遭遇的沉痛反思,也有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憧憬。刘禹锡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豁达乐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
第六部分:诗歌深度解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首先,这首诗反映了刘禹锡对人生困境的深刻认识。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以沉痛的笔调回顾了诗人被贬谪的凄凉岁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愤懑不平。这种对人生困境的深刻认识,使得刘禹锡在面对挫折和磨难时能够更加坚韧不拔、从容不迫。
其次,这首诗展现了刘禹锡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却又能从自然景物的变化中看到新生的希望,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超越,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刘禹锡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的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诗人自我勉励的表现。刘禹锡与白居易之间的深厚友情,不仅为这首诗增添了温馨感人的色彩,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友情和人生的重要启示。
最后,这首诗还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刘禹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变迁,表达了对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把握,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变迁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不断学习和进步。
总的来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时更加从容不迫、坚韧不拔。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友情、人生哲理和自然规律的重要启示,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