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作者:劳拉·E·伯克(Laura E. Berk)
第一部分:《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作者简介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劳拉·E·伯克(Laura E. Berk)。伯克教授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心理系担任教职多年,讲授“人的发展”课程。她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心理学学士学位,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伯克的研究领域涉及学校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个人言语的发展等,其论著曾在多种顶级学术刊物发表,如《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等。她不仅是心理学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是儿童事业的积极活动者。
第二部分:《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经典语录十条
- “每个人都想养好孩子,但没人能给出好孩子的养育公式。这涉及到人的发展。”
- “白板说:儿童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性格均由经验塑造。”
- “儿童是高尚的自然人,有天赋的是非感和天生的按部就班健康成长的计划。”
- “孩子成长分阶段,年龄段到了,自然能发展出相应能力。”
- “弗洛伊德提出了5个心理性欲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孩子会有不同表现。”
- “华生认同洛克的白板说,他认为环境是发展的重要的力量。”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在操控和探索周围世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
- “发展是持续终生的,发展是多维度、多方向的,发展是高度可塑的。”
- “人的发展受到多水平的环境的影响,包括小环境系统、中环境系统和大环境系统。”
- “天性和教养哪个更重要?各种理论都支持天性和教养都重要。”
第三部分:《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内容摘要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是一本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发展心理学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权威著作。该书以人的发展的生物基础和环境基础为依托,以真人真事为例,把生理学、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知识和理论融为一体,对个体的生命早期、婴儿期和学步期、幼儿期、小学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中年期、老年期以及死亡临终等各阶段的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书的开篇,伯克教授回顾了历史上关于人的发展的重要理论。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性格均由经验塑造。而18世纪的让-雅克·卢梭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儿童是高尚的自然人,有天赋的是非感和天生的按部就班健康成长的计划。这些理论为后续的儿童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心理学家们对人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弗洛伊德用心理性欲理论进行精神分析,认为在儿童出生后的前几年,父母怎样对待其性驱力和攻击驱力,对健康人格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五个心理性欲阶段,每个阶段孩子都有不同的表现。而埃里克森则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改良,认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自我都会习得一些态度和技能,使个体成为积极的、有贡献的社会成员。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也对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华生认同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人可以通过“刺激-反应”这种方式塑造孩子的行为。斯金纳则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养育者可以用强化物增加孩子好的行为,用惩罚降低孩子坏的行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榜样及模仿或观察学习是发展的最强大动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发展的研究影响非常大。他认为儿童是在操控和探索周围世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并根据儿童脑发育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经验积累的规律,将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还提出了“玩中学”的理念,认为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学得更好。
书中还介绍了当代发展理论,如信息加工学说、习性学、社会文化理论等。信息加工学说认为人的心理可以看作一个信息可进可出的符号操作系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习性学关注行为的适应价值、生存价值和进化史,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文化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与更有知识的社会成员对话是儿童学习到符合所在社会文化的思维和行为的必要途径。
此外,书中还讨论了人的性格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观点,以及早期的依恋发展对人成长后的安全感的影响。伯克教授指出,复原力(resilience)是有效应对发展中逆境的能力,受到个人特征、温暖的亲子关系、家庭外的社会支持以及社区资源和机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书的后半部分,伯克教授对个体的成年早期、中年期、老年期以及死亡临终进行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在老年期、衰老、临终、死亡、丧亲等方面的阐述,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沉思。
总的来说,《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是一本集理论性、科学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养育孩子、教育后代提供了宝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