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作者:洛莉·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
第一部分:《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作者简介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是美国资深心理治疗师洛莉·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所著的一部心理自助类书籍。洛莉·戈特利布出生于洛杉矶,是一位兼具作家与心理治疗师双重身份的知名人士。她不仅为《大西洋月刊》撰写备受欢迎的“亲爱的治疗师”专栏,其TED演讲也是2019年播放率最高的十大演讲之一。洛莉·戈特利布经常作为心理健康话题的专家,出现在《今日秀》《早安美国》等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凭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书,她成为《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出版人周刊》等媒体热推的畅销书作家。
第二部分:《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经典语录十条
- “痛苦总是和丧失紧密相连。变化也常常伴随着失去。无所失则不得变。”
- “没有什么比从痛苦中解脱更令人向往了,也没有什么比丢开依赖更让人害怕了。”
- “你必须不断作出决定,是逃避疼痛,还是忍受着疼痛作出改变。”
- “我们几乎可以和任何人讨论我们的生理健康甚至性生活,但只要一提及焦虑或抑郁,或是难以抑制的悲伤,对方看你的表情多半会是:‘现在立刻马上,快跳过这个话题。’”
- “哀伤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 “痛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持续的抑郁也可以是一种逃避。她躲在痛苦砌成的屏障里可以很安全,不需要面对任何事情,也不需要和外面的世界有任何互动。”
- “我们都是在和别人的关系中成长的。”
- “诚实是比同情更有效的良药,它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却往往深藏不露。”
- “我们最抵触的往往是我们最需要看到的东西。”
- “当痛苦终于被言说,人们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勇气,去看、去感知、去信任。”
第三部分:《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内容摘要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是洛莉·戈特利布的一部心理自助类书籍,通过作者作为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及其对个人成长与改变的影响。书中不仅讲述了作者在诊室中与四位来访者的真实故事,还分享了自己在遭遇失恋后寻求心理治疗的经历,深刻揭示了人类在面对痛苦、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等共同议题时的心理挣扎与自我救赎。
书中第一位来访者是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的好莱坞制片人,他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内心却充满了孤独与不安。通过心理治疗,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学会了倾听与理解他人,最终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第二位来访者是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的大学女教师。面对生命的倒计时,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与恐惧。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她学会了珍惜当下,勇敢地面对死亡,最终在与病魔的斗争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位来访者是一个有着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的年轻姑娘,她在爱情中频频受挫,内心充满了自我怀疑与否定。通过心理治疗,她逐渐释放了内心的伤痛,学会了自我接纳与自我关爱,最终走出了阴霾,迎接了新的生活。
第四位来访者是一个经历了婚姻破裂、事业挫折的中年男性,他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与自责之中。在心理治疗的引导下,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学会了放下过去的包袱,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最终找回了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而作者自己,在遭遇失恋后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在朋友的建议下,她找到了一位心理治疗师。通过心理治疗,她逐渐释放了内心的伤痛,学会了自我反思与自我成长,最终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不仅是一部关于心理治疗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爱与希望的赞歌。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痛苦与困境,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积极地寻求帮助,就有可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重获新生。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爱与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