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证人》读书笔记

《七个证人》作者:西村京太郎

第一部分:《七个证人》作者简介

《七个证人》是日本推理小说家西村京太郎的代表作之一。西村京太郎,本名矢岛喜八郎,1930年出生于日本,早年生活在社会底层,做过多种工作,如卡车司机、报案人员、保险公司职员、私人侦探等,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西村京太郎自1961年开始推理小说创作,1965年以《天使的伤痕》获得第十一届江户川乱步奖,从此在推理文学界崭露头角。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既有本格派推理的浪漫,又兼具社会派推理的深刻,深受读者喜爱。

第二部分:《七个证人》经典语录十条

  1. “这世界遭受不幸的人,其最后的结果不都是由许多细小的偶然叠加起来而形成的吗?”
  2. “一般人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结论,即使被别人指出其证词有暧昧不实之处以后也一样。”
  3. “刀本身不是凶器,但它根据持刀人的意志,很快就会变成杀人的凶器。”
  4. “人啊,有着出乎意料认真的一面,也有出乎意料不认真的一面,而且对他人的命运感受迟钝,那种迟钝只有在与自己的命运相关时才会敏感起来。”
  5. “对方说得太多的时候,很多会是谎言。可太短的时候也值得注意。人为了让谎言蒙混过关,会做出超出必要的解释,而为了不让谎言被看穿,也会变得沉默寡言。”
  6. “施恩者不要图报,至少,不要对人性有过高期待;而受恩者,则要记住应该有所回报,或者至少,在不能回报时也不要认为理所当然。”
  7. “每个人都有一段特别艰难的时光,不必害怕。日升月落,总有黎明。”
  8. “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你没必要不停地向人解释其实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是无效的。”
  9. “清者自清,无需对人辩解;保持沉默,便是最好的回答。”
  10. “在不知道罪犯去向的情况下,不会立刻拨打110报警电话。”

第三部分:《七个证人》内容摘要

《七个证人》讲述了一桩冤案的复盘与真相的追寻。故事始于东京街头的一起凶杀案,警方根据现场调查与目击证人的证词,逮捕了犯罪嫌疑人佐伯信夫,并判处他入狱九年。然而,佐伯在狱中病死,留下了一个未解的谜团。佐伯的父亲佐佐木,一个因丧子而悲痛欲绝却仍然保有理智的男人,决定为儿子申冤。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孤岛上的“审判”,将当年案件的七个证人一一掠至孤岛,并复刻了案发现场的街景,企图揭开真相。

在孤岛上,佐佐木以“法官”的身份自居,逐一验证当年证词的真伪。随着证词的逐一揭露,案件的真相似乎逐渐浮出水面。然而,每当读者以为已经接近真相时,作者却又巧妙地引入了新的转折,使得情节更加扑朔迷离。特别是当一个证人突然遇害时,整个故事的氛围达到了高潮,也让读者对真相的渴望达到了顶点。

在孤岛上,七个证人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各种性格的人。他们有的出于善意而作证,有的则因私利而撒谎;有的勇敢正直,有的懦弱自私。这些人物在孤岛上的表现,不仅揭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更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多面性。特别是当证词被逐一验证时,他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读者在感叹人性复杂的同时,也对人性的脆弱与坚韧有了更深的体会。

警官十津川在被动卷入这场海岛复现案件现场后,对真相的揭开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凭借丰富的从业经验,观察到了证人言行举止中的微妙变化,从而逐步接近了真相。例如,他会注意到当对方说得太多时,往往是在撒谎;而当对方过于沉默时,也可能是在隐藏真相。这些细腻的观察和推理,使得案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读者会发现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纠葛。警方的疏忽、证人的不实证词、法庭的仓促判决……这些都成为了导致冤案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佐佐木则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弥补这些漏洞,为儿子讨回公道。他的行为虽然极端且充满争议,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性中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和对亲情的无私奉献。

最终,在佐佐木和警官十津川的共同努力下,案件的真相得以大白。原来,真正的凶手并非佐伯信夫,而是一个在阴差阳错中被误认为凶手的人。而七个证人中,有的出于无意中的误判,有的则因私利而故意伪证。这一结局既令人震惊又引人深思,它揭示了司法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偏见、疏忽与不公,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阴暗。

《七个证人》不仅是一部紧张刺激、意外性十足的悬疑推理小说,更是一部深刻探讨司法公正与人性光辉的文学作品。它让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对人性、司法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