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书笔记

《我们仨》作者:杨绛

第一部分:《我们仨》作者简介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回忆录,首次出版于2003年7月。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杨绛的文学作品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著称,深刻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生活的感悟。在92岁高龄时,她用心记述了与钱钟书及女儿钱瑗一家三口几十年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第二部分:《我们仨》经典语录十条

  1.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2.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3.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4.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
  5. 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6.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
  7.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8. 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9.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0. 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第三部分:《我们仨》内容摘要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与钱钟书及女儿钱瑗一家三口几十年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全书共分为三个章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和深厚情感。

第一部分《我们俩都老了》,以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拉开全文序幕。在这个梦境中,钱钟书先生已经离去,杨绛在寂静的田野中孤独地寻找,再也找不回曾经的幸福生活。这个梦境不仅是对现实的映射,也预示着全书即将展开的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回忆。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以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杨绛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的深刻情感。在这一部分中,杨绛用“万里长梦”来形容送别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的过程。她描述了与女儿和丈夫在古驿道上的相聚与相失,每一次的送别都充满了不舍与痛苦。这些梦境虽然虚幻,却深刻地反映了杨绛内心的真实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她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杨绛对家庭生活的细细回忆。从她和钱钟书新婚去牛津求学,到女儿钱瑗的出生和成长,再到一家三口在动荡岁月中的相互扶持,杨绛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她回忆了与钱钟书在英国留学的日子,两人共同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也回忆了女儿钱瑗的聪明伶俐和孝顺懂事,以及一家三口在困难时期如何相互鼓励、共同度过难关。这些回忆充满了温馨与感动,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美好。

在《我们仨》中,杨绛不仅回忆了家庭生活的美好时光,也深刻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她认为,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不是外界的认可和物质的丰富,而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她感慨于世间好物的不坚牢和人生的无常,却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和而坚韧的心。在失去亲人后,她依然能够坚强地面对生活,用文字记录下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此外,《我们仨》还展现了杨绛一家的知识分子情怀和家国情怀。他们虽然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却始终保持着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与追求。钱钟书和杨绛都是杰出的学者和作家,他们的女儿钱瑗也继承了父母的才华和品质。他们一家三口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人格精神上成为了后人的楷模。

《我们仨》是一部充满情感与智慧的回忆录。它让我们看到了家庭生活的美好与不易,也让我们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杨绛先生的文字虽然简洁却富有力量,她以一颗平和而坚韧的心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变故,用文字记录下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部作品不仅是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回忆,更是对人生智慧和生命哲理的深刻探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