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作者:萧一山

第一部分:《曾国藩传》作者简介

《曾国藩传》的作者是萧一山,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江苏徐州人。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尤其在清史研究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清史研究第一人”。萧一山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教授、院长。他的史学著作深得司马迁、班固的写作精髓,代表作有《曾国藩传》、《清代通史》、《清史大纲》等。《曾国藩传》是第一部全面评述曾国藩的著作,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第二部分:《曾国藩传》经典语录十条

  1. “富贵功名都是给别人看的,只有心胸开阔,自己才能得到好处。”
  2.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 “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慝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
  4.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 “读书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
  6. “凶德致败,莫甚长傲。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
  7.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8.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9.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10.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人必非之。”

第三部分:《曾国藩传》内容摘要

《曾国藩传》详细记述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从乡下秀才到晚清重臣的传奇人生。曾国藩,湖南人,晚清重臣,湘军创建者,洋务派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拼搏,他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和努力,最终成就了“功德言三不朽”的人生伟绩。

曾国藩的早年生活并不顺利,他经历了七次科举之痛,但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更加坚定和努力。他总结自己的失败在于文章没有大局视野和气势,于是发奋用功读书,最终考中秀才、举人、进士。在京期间,他深感自己的学术学问不足,于是更加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三十而立之年,曾国藩开始学做圣人,他通过写日记、制定军规等方式来约束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他的这种自律和努力,让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农民起义,为清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军事上,曾国藩有着突出的试验精神和开放态度。他凡事总愿意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勇于尝试,勤于尝试。他练兵的宗旨是首战一定要胜,不真正练成,绝不轻易出兵。他强调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特别注重“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建成了十营水师,为清朝的军事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政治上,曾国藩坚持廉洁奉公,不爱财、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名臣。他整顿吏治,打击腐败,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尊敬。他注重人才培养和选拔,提拔了一大批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员,为清朝的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修身之道上,曾国藩强调自我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他认为失败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每一次失败都要吃透,才能不白白付出这个代价。他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圣人。

在治军之道上,曾国藩强调纪律严明和赏罚分明。他制定了十二条军规,要求士兵整齐严肃、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等。他重视政治教育,通过厚饷、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等方式来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注重战术和战略的结合,善于根据敌情和地形制定灵活的作战计划。

在治家之道上,曾国藩强调勤俭持家和家教严格。他要求家人勤俭节约、不奢侈纵欲;注重家教和家风建设,培养家人的良好品德和修养。他的这种治家之道不仅让他的家庭和睦幸福,也为他的事业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在育人之道上,曾国藩强调德才兼备和因材施教。他注重培养人才的品德和才能,善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他提拔了一大批有才能、有品德的官员和将领,为清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曾国藩传》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传记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乡下秀才到晚清重臣的传奇人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通过不断自我奋斗和修炼最终成就“功德言三不朽”人生伟绩的圣人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政治、军事、修身、治军、治家、育人等方面都有着卓越成就和深刻见解的伟大人物。通过阅读这部传记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可以学习曾国藩的自律和努力精神,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可以了解清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