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者:罗伯特·戴博德(Robert de Board)
第一部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者简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作者是罗伯特·戴博德(Robert de Board),他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戴博德不仅在心理学领域有深厚的造诣,还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并出版过多部畅销的心理学著作。本书是他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读物,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心理咨询与自我疗愈的过程。
第二部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经典语录十条
- 自我疗愈: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你自己。
- 接纳自己: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 情感选择: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 人生坐标: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 情绪联结: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
- 自我成长:从“儿童状态”成长到“成人状态”,是每个人必经的心理历程。
- 心理游戏: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玩一些心理游戏,而这些游戏最终会让我们输掉自己。
- 自我接纳:学会自我欣赏比自我批判更重要。
- 活在当下:生活是由一连串的一瞬间组成的,抓住当下的幸福,避免日后后悔。
- 自我负责: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第三部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内容摘要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以心理咨询为背景的心灵疗愈读物。书中通过蛤蟆先生与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深入探讨了蛤蟆先生陷入抑郁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咨询实现自我疗愈的过程。
故事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原本是一个热情洋溢、乐观开朗的角色,但突然之间,他变得郁郁寡欢,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在朋友们的鼓励下,蛤蟆先生决定去看心理医生。咨询师苍鹭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引导,帮助蛤蟆先生逐渐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咨询过程中,苍鹭提出了“人生坐标”的概念,指出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看法,将自己的人生定位在四个象限之一。这四个象限分别是:“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和“我不好,你也不好”。蛤蟆先生原本处于“我不好,你好”的象限,总是觉得自己很差劲,而别人都比他好。通过苍鹭的引导,蛤蟆先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坐标,并逐渐向“我好,你也好”的象限转变。
除了人生坐标外,苍鹭还帮助蛤蟆先生识别了自己在心理咨询中玩的心理游戏,如“可怜弱小的我”等。这些游戏让蛤蟆先生陷入了自我批判和依赖他人的泥潭中无法自拔。通过苍鹭的引导,蛤蟆先生逐渐意识到这些游戏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并开始学会自我接纳和自我负责。
在咨询过程中,蛤蟆先生还经历了从“儿童状态”到“成人状态”的心理成长。他学会了用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不再被过去的经历和情绪所困扰。他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并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最终,在苍鹭的帮助下,蛤蟆先生成功走出了抑郁的阴影,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也开始积极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心理分析,向读者展示了心理咨询与自我疗愈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自我探索和努力,实现心灵的成长和蜕变。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不妨像蛤蟆先生一样,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疗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