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第一部分:《西游记》作者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著。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野史稗闻和古代神话传说。然而,吴承恩的仕途并不顺利,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晚年更是以卖文为生。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让他对封建科举制度和黑暗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创作出了《西游记》这部不朽的文学巨著。

第二部分:经典语录十条

  1.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2.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3.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4.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5.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6. 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7. 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8.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9. 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10.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第三部分:《西游记》内容摘要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故事开篇,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石猴因勇敢机智被推选为美猴王。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漂洋过海访仙问道,最终拜在菩提祖师门下,得名孙悟空,并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神通。学成归来的孙悟空大闹龙宫和地府,被天庭招安后封为弼马温,又因不满天庭的待遇而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观音菩萨点化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收服了孙悟空为徒,赐名行者。随后,在高老庄收服了猪八戒为徒,赐名悟能;在流沙河收服了沙僧为徒,赐名悟净。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先后遇到了白骨精、黄袍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青牛精、狮驼岭三魔王等众多妖魔鬼怪的阻挠。孙悟空凭借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神通,以及观音菩萨等众神的帮助,一次次化险为夷,战胜妖魔。

在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不仅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还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他们曾误入盘丝洞,被蜘蛛精所困;也曾误入小雷音寺,被黄眉大王所擒。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团结一心,共同克服。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不仅是对他们意志和勇气的考验,也是对人性、友情和信仰的深刻探讨。

其中,孙悟空作为师徒四人中的核心人物,他的形象尤为鲜明。他勇敢无畏、机智过人,多次运用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神通战胜妖魔。同时,他也具有叛逆精神和反抗精神,对天庭的统治和封建礼教持批判态度。他的形象不仅深受读者喜爱,也对中国文学和民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猪八戒则是一个憨厚可爱、贪吃懒惰的形象。他虽然经常犯错,但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他的形象为故事增添了许多幽默和趣味。

沙僧则是一个忠诚老实、任劳任怨的形象。他始终默默奉献,为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唐僧则是一个慈悲为怀、意志坚定的取经人。他始终坚守信仰,不畏艰难险阻,带领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他的形象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不仅经历了身体上的磨难,也经历了心灵上的洗礼。他们逐渐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也学会了宽容、理解和包容。最终,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宝典。它通过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勇敢、智慧、团结、信仰等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同时,它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封建统治者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因此,《西游记》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